文章详情

《心、脑与科学》身心哲学观点

发表于 2014-09-20 08:03
  
  心理导读:当代英美分析哲学及语言哲学往往拘泥于命题,语词的研究,而忽略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塞尔将语言哲学的观点用于研究心身问题。塞尔将语言哲学的观点用于研究心身问题,使语言哲学也开始回归传统的哲学基本问题,而且,其研究方法富于当代语言哲学的色彩。    ---www.tspsy.com
  
《心、脑与科学》语言哲学之美
 
  作 者:(美)约翰·塞尔 著 杨音莱 译
  
  出 版 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I S B N :9787532739127
  
  出版时间:2006-3-1
  
  一、内容简介
  
  当代英美分析哲学及语言哲学往往拘泥于命题,语词的研究,而忽略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塞尔将语言哲学的观点用于研究心身问题。塞尔将语言哲学的观点用于研究心身问题,使语言哲学也开始回归传统的哲学基本问题,而且,其研究方法富于当代语言哲学的色彩。
  
  二、作者介绍
  
  约翰·塞尔(1932-)是美国当代最具影响的、以研究语言哲学问题著称的分析哲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主要著作:《言语行为》、《词语与意义》、《意向性》、《心、脑与科学》、《心灵、语言和社会》。
  
  三、精彩书评
  
  塞尔因为他在语言哲学上的贡献,被写进了教科书。更因为他的“中文屋”思想实验,被普通公众所知。
  
  他在第一章提到,心灵之与大脑,就像某物的宏观属性和微观属性。但他在这里讲得很模糊,用的比喻是宏观下冰的特征与微观下H2O分子的排列。以这种角度看,塞尔是支持同一论的,但他同时又反对还原论,这点在后面的几个章节能看出来。涌现在某种意义上反驳了还原论的观点。就本体论而言,我是一个强物理主义者,所以我不认为心灵是实存的。也许,对于心灵,我今天会支持一种类似功能主义的观点。
  
  第二章他提出了中文屋思想实验以反驳强人工智能的主张,丹内特等人对这个思想实验进行了有力的反驳。正如塞尔自己所认同的,单个的神经元不懂语义,只按照规则进行活动。一个CPU也是如此,那为何认为由CPU组成的电脑没有心灵,而由神经元组成的人脑又有心灵呢?我认为塞尔的中文屋实验是不成功的。今天谷歌已经用机器学习做出了“认猫”机器人,也收购了制造“大狗“的公司。我有理由认为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通过另一种方式造人了。
  
  第三章,塞尔对认知科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1984年还有没有今天这么丰富的脑成像技术。我就不对塞尔基于当时的技术水平所作出的论断提出反驳了。随着数据的累积,我认为”大脑地图“的实现是有可能的。
  
  第四章,塞尔提出了”意向性“在行为当中的重要地位。的确,意向性似乎是区分人类行为和自然现象的重要标志。但争对这个问题,我还没有完全想清楚。一个物理主义者不会承认”意向“是实存的。塞尔在后文既然提到了自由意志,就应该明白意向也很可能是幻觉。
  
  第五章,塞尔认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重要差异正是因为社会科学研究具备意向性的人类行为。基本宏观看来,社会科学可能做出预测和规律分析。但是在微观层面,社会科学不具备任何意义的确定性。这不是因为要处理巨量的复杂数据,而是因为每一次意向都是任意的。这有点像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当我们去研究人类行为时,我们就已经改变了人类行为。关于这点,我还没想清楚。
  
  第六章,塞尔认为前人对自由意志的证明都是不成功的,这点我十分认可。我甚至认为自由意志是不存在的,虽然我们有一种自由感,而这种自由感也许是生物演化带给我们的错觉。
  
  综上,我认为,《心、脑与科学》是一本非常优秀的书,值得一读。(文/你看得见我)
  
  四、本书目录
  
  中译本作者序言
  
  导言
  
  第一章 心身问题
  
  第二章 计算机能思维吗?
  
  第三章 认知科学
  
  第四章 行动的结构
  
  第五章 社会科学的前景
  
  第六章 意志的自由
  
  附录
  
  什么是言语行为?
  
  意向性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地位
  
  (文/心翔  来源/唐山心理咨询网  )

 

相关文章推荐

版权声明:标注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部分资源来自互联网,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与讨论,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10-2017 TSPSY All Rights Reserved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微信号 15232608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