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催眠大师》:真的有清醒催眠吗?

发表于 2014-06-10 14:59
  心理导读:清醒暗示与清醒催眠可以说是催眠的一个部份,当你了解这两者之间的异同,就会更加的了解恍惚催眠。艾尔曼先生坚信不懂得清醒催眠的人,不可能了解催眠。    ---www.tspsy.com
 
《催眠大师》:清醒催眠与恍惚催眠

《催眠大师》:清醒催眠与恍惚催眠
 
  一、电影简介
 
  打着“高智商烧脑”旗号的心理悬疑片《催眠大师》上映之前,很多人对它只是抱着观望的态度。毕竟,这还是国内少见的类型片(即使有沾边的,成绩太亮眼的也没有),而主创阵容———陈正道是被“爱情、小清新”标签的80后台湾导演,外界比较熟知的作品《盛夏光年》、《101次求婚》、《幸福额度》都不甚出色,主演徐峥早已在大众脑海里植入了“喜剧演员”的印象,而他和莫文蔚的搭配此前还未见过,所以火花、化学作用未知。
 
  不过,随着影片4月29日的上映,这种观望态度逐渐变得清晰、明朗。影片上映四天顺利破亿,截至5月4日,影片累计1.37亿。有超过三万多位网友在豆瓣网、时光网上给出评分分别为7 .8(满分为10,以下同)、7 .7,而集中反映专业影评人口味的迷影网也给出了平均6分的评分(同期在映的《冰封:重生之门》1.5、《同桌的你》1.7)。在这些意见之中,点赞的、拍砖的、挑刺的,大多数人都不会否认一点--这至少是近期难得的一部国产良心制作。
 
  在日益盛行砸钱整个大制作弄成大片的年代里,《催眠大师》花了1300多万的制作费(不含明星片酬)得到了制作精良、有惊喜的认可。而导演陈正道花了10年才回归个人最爱的悬疑片“轨道”,他的首部电影长片是鬼片《宅变》,当时亦在台湾创下了约1800万台币的票房佳绩,他形容“十年漫漫长路”,而这个“回归”让他兴奋不已。上映前,陈正道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说道,“我很想跟观众说,这是第一部,一定有地方做得不好,但是请你相信我每一分预算,每一分精力都化成电影中的每一块地板、地砖。”导演有没有信口开河,相信很多观众已在影片中找到答案。而每分预算、每份精力的运用,导演及其主创团队到底做了哪些大的、小的、细微的努力和铺设?影片中到底埋伏了多少设计心思和暗语?是时候,要给对这片子感兴趣的各位解码了。
 
  二、催眠揭秘
 
  1、催眠、反催眠、多层催眠,是不是瞎掰的?
 
  《催眠大师》主要讲述了徐峥饰演的“心理治疗师”和莫文蔚饰演的“病患”在一个催眠室内一夜的“诊疗过程”。“心理催眠”是国产片极少触碰的领域,又因为悬疑推理的元素,因而对故事剧本的逻辑缜密、场景设计、演员表演状态是否吻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亦容易成为一众细节控乐意“找茬”的目标。不过《催眠大师》团队在这方面还是做足了功课,不少对心理催眠领域有专业研究的影迷都在豆瓣等网站对片中的心理催眠的专业表达点赞。南方都市报记者邀请了在心理催眠领域有研究的专家来科普,虽然片中部分剧情免不了为戏剧性冲突做了一些夸大处理,但在各样细节考究上,真没怎么瞎掰。比如莫文蔚在催眠状态下眼皮跳动,快速动眼活动,肢体放松,泪水增加,眼白部分变红等,都与真实的催眠状态相仿。
 
  2、恍惚催眠与清醒催眠的区别?
 
  在现代“泛催眠定义”里,似乎没有什么不是催眠的。尤其在神经语言程序(NLP)的影响之下,沟通的过程定义为催眠的过程,而达到的结果就是催眠的结果。虽然,这是一个事实,但是乎缺乏对催眠更严谨的定义,造成许多催眠学习者的困惑,以及部份专业素养不够的催眠师用来逃避催眠技术不足的借口。
 
  因此,当我们再度回到古典催眠,看看这些对于催眠的定义。清醒暗示与清醒催眠可以说是催眠的一个部份,当你了解这两者之间的异同,就会更加的了解恍惚催眠。艾尔曼先生坚信不懂得清醒催眠的人,不可能了解催眠。
 
  在艾尔曼的定义里,清醒暗示非常的平常。
 
  就像是我在我的课程里对着学员说:
 
  “把你们的手举起来!”接着同学们把手举起来了。
 
  或者,我拿把椅子摆在你的面前,对着你说:“请坐下来!”
 
  而你也坐下来了,这就是一个清醒的暗示。
 
  清醒暗示不需要绕过对方意识的防卫机制,然而对方会接受你的暗示。因此,艾尔曼并不将此视为催眠的状态。但相对的,这也不会产生太神奇的效果。因为当你触及到了对方的心理防卫机制时,他会立刻启动。
 
  在催眠里的其中一项定义为:“绕过意识的批判机制,给予选择性的思考。”
 
  那么,什么是绕过意识的批判机制,给予选择性的思考呢?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一个人非常怕狗,你在对方清醒的状态下,要他去抚摸一只狗是非常困难的。你给他一个清醒暗示,告诉他:“这只狗非常的安全,去抚摸牠。”他可能会回答你:“这太可怕了!”或者“真的吗?”
 
  他的批判机制会去拒绝或怀疑,因此清醒暗示能达到的效果非常薄弱。
 
  而催眠状态下,这些批判的机制会减弱。对于暗示的接受性会更高,因此我们可以给予其它可供选择的思想,像是“你是非常勇敢,这只狗没什么好怕的”或是“当你看到这只狗的时候,你会感觉到非常的可爱”,而这些暗示进入到心灵的深处,产生反应。(注意:这只是举例,恐惧症并非如此处理。)
 
  这么说清醒暗示的存在价值就不高啰?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
 
  假设一个人受了重伤,非常的害怕与惊慌。在急救的过程里,听到医生对着旁边的人说:“不严重!他会撑过去的,他做得很好。”你会发现,伤员会立刻的产生反应。
 
  一位朋友告诉我,他有位学习催眠的学姊,是一个护士。在大型医院里的烧烫伤病房里面,协助这些烧烫伤的患者。烧烫伤是一种非常疼痛的外伤。这位护士小姐发现,在她学了催眠之后,虽然在进行紧急处理时,并没有太多的时间进行深度的催眠引导。但是只要讲一些抚慰性的清醒暗示,大约只要几分钟,伤员的痛苦程度就会大为减轻。
 
  事实上,艾尔曼先生相信在紧急救护当中,医生那一句:“不严重!”可能挽救了成千上万条人命。
 
  同样的,另外一种情况是:你到医院去,医生诊断后判定你需要打针。这个时候,医生可能会自以为温柔的对你说:“这或许会有一点不舒服,会有点痛。我会尽量的不让它痛。”
 
  这个时候,你不但身体肌肉紧绷了起来,甚至注射时的痛感,可能还比他不讲这句话时还痛上十倍。因为这个医生已经暗示你,这样会痛。
 
  结构派家族治疗的创始人-米纽庆,早年曾向催眠大师艾瑞克森学习过催眠,因此将催眠的语言应用在治疗当中。他举了个例子,当患者打电话来求助时,他会问:“你想快快的改变还是慢慢的改变?”
 
  这是一种催眠语言的应用,同时也是一种清醒的暗示。不论对方何种选择,是否进入疗程,这样的语言都会发挥一定的治疗作用。
 
  在医学上的安慰剂,就是一种清醒暗示。所谓的安慰剂,其实是本身并没有任何作用的淀粉或糖衣。将这这种安慰性质的药丸给予患者服用,并且告诉他们:“这是特效药。”患者在不知情的状况下服用,常常也会发生疾病症状减轻甚至好转的现象。
 
  如果你能掌握到潜意识的原则,那么清醒暗示会带给你许多你想不到的卓越效果。
 
  我们继续来讲清醒暗示在催眠里有什么特别的效果。如果你研究过NLP或是艾瑞克森式催眠,那么你就一定懂得“连接词”型态的句法。
 
  就像是“当你坐在这张椅子上,你就会舒适的进入催眠里。”
 
  像这类的句法,其实都运用来当作是一种清醒暗示,作为前催眠引导的技术。这会缩短你需要催眠引导的时间,也会强化你催眠的深度。
 
  (文/催眠师心翔  来源:唐山心理论坛

 

相关文章推荐

版权声明:标注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部分资源来自互联网,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与讨论,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10-2017 TSPSY All Rights Reserved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微信号 15232608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