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傻大闹宝莱坞》:教育与理想的思考
发表于 2013-07-01 15:35
心理导读:《三傻大闹宝莱坞》虽然有着一个脑残的翻译名,但是它被公认为一部质量极高,颇引人深思的优秀影片。本片在一片热闹欢腾的印度传统歌舞片中讲述了一个尖锐的话题,教育,人生与理想。结尾理想的压倒性胜利固然是为了给现实中苦苦挣扎徘徊的大众一个鼓励,但过程中诚实的自我调侃和种种隐藏在歌舞后的痛苦让明眼人感同身受,触动现实。一部影片这样左右逢源,足矣。 ——www.tspsy.com
片名:三傻大闹宝莱坞
导演:拉库马.希拉尼
主演:阿米尔.汗、马德哈.万、沙尔曼.乔什
一、内容简介:
本片根据印度畅销书作家奇坦·巴哈特的处女作小说《五点人》(Five Point Someone)改编而成。法兰、拉杜与兰乔是皇家工程学院的学生,三人共居一室,结为好友。在以严格著称的学院里,兰乔是个非常与众不同的学生,他不死记硬背,甚至还公然顶撞校长“病毒”,质疑他的教学方法。他不仅鼓动法兰与拉杜去勇敢追寻理想,还劝说校长的二女儿碧雅离开满眼铜臭的未婚夫。兰乔的特立独行引起了模范学生“消音器”的不满,他约定十年后再与兰乔一决高下,看哪种生活方式更能取得成功。十年后,法兰成为非常成功的发明家并拥有一所学校,他的朋友们带着碧雅从婚礼现场逃出与他相见,结局皆大欢喜。
二、心理学看点:梦想、青春、教育、创造力、勇气、友情
三、推荐理由:
作为亚洲电影,本片没有好莱坞青春片那种荷尔蒙过剩的专注男欢女爱、性爱大麻,倒是更多专注人生态度和人生理想,在摆出令人熟悉的好莱坞姿态后,又另辟蹊径的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超过两个半小时的电影中,导演加入了包括友谊、成长、爱情、选择、人生价值观等大量元素,却恰当组织融合,毫不杂乱。
四、经典台词:
1.学习是为了完善人生,而非享乐人生!
2.这里他们不讨论新思想或发明,他们讨论成绩,工作,定居美国。他们教怎样得高分却不教工程学
3.“回去吧!你们明天还有考试”“我们有很多考试...但老爸只有一个”
4.知道我为什么第一名吗?因为我热爱机械,工程学就是我的兴趣所在,知道你的兴趣吗?这就是你的兴趣……跟工程学说拜拜,跟摄影业结婚,发挥你的才能,想想迈克尔杰克逊的爸爸硬逼他成为拳击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后果多可怕?
5.现在花一分钟来回顾一下你们的生活,当我提问时你们兴奋吗?好奇吗?为学到新知识而激动万分?有人吗? ... 主任?没人。你们全都陷入了疯狂的竞争!即便你得了第一,这种方式有什么用呢?你的知识会增加吗?不,增加的只有压力。这里是大学!不是高压锅!就算是马戏团的狮子,在皮鞭的威慑下也能学会坐在凳子上。但你会称这只狮子是受过“良好训练”还是“良好教育”呢?
6.all is well
五、影评推荐:
笑中带泪,这句成语用来形容喜剧电影的最高境界最恰切不过,从卓别林的年代开始,电影就开始寻找一种戏谑的途径来指涉现实,往往能够在最不经意间打动众人,不敢说《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部多么经典的喜剧片,但在现今流行恶搞的大趋势下,《三傻大闹宝莱坞》还能够独善其身实属难得。
《三傻大闹宝莱坞》讲的是三个朋友间的友谊,这份友谊滋生、发芽于象牙塔,以Rancho为中心的三人组合,在大学中经历了顺从、叛逆再到自我解放和认知的过程,通过这些情节,影片探讨的是印度当代大学教育的失败、以及等级制度等一系列的问题。而它之所以能够强烈引起观众的共鸣,恐怕就是因为影片中所影射的现实与当下中国太过相似,所以即便影片充满了异域的色彩,但在某些内涵上,观众所能够理解的东西是相通的。
1、理想国的平等与美好
“All is well!”这是电影中Rancho的一句座右铭,出生卑微、天资聪颖的他,在这所印度最好的工程学校里,充当起了反叛者的角色,但这种反叛,并不是Rancho故意使然,相反,他无意去去担当任何的意见领袖,只是简单的跟随心灵的方向。在Rancho看来,一切都是理想的,顺畅的道路最好不过,但艰难困苦亦不在话下,心中只要没有了恐惧,成功便是手到擒来的。
追随心之所向,这是Rancho给Farhan的忠告,喜爱摄影的他慑于父亲和家庭的压力,选择了不喜欢的机械工程,学的不快乐似乎成了必然。放下心中的恐惧,则是Rancho给予Raju的建议,家庭的贫苦让Raju背负上了不寻常的压力,最终只能将其转化成为对神灵的敬畏。
看吧,这样两个人的状况,这样两句忠告,多么的符合于时下中国大学生们的遭遇。面对理想,我们屈于现实,面对现实,我们又不甘于此,矛盾永远的存在着。有些人勇敢的踏出了向梦想的那一步,而大多数的我们,就日复一日的逐渐泯灭在了现实当中,从此沦为一个 又一个电影中的Chatur。
《三傻大闹宝莱坞》的价值也许正在于此,它着力为观众们塑造一个理想国,在这个国度里,没有阶级的不平等,没有价格标签式的爱情,没有老师与学生的不对等交流,没有了现实的不公,没有了理想的不能实现,这些,是每一个观众都期盼实现的却遥不可及的。在《三傻大闹宝莱坞》 里,这样的世界似乎可以触摸得到,影片最后,Rancho所建立的世外桃源,乌托邦式的承载了一批人的梦想。
2、现实的自嘲与调侃
但我觉得影片最值得嘉奖的还是其不吝自嘲的精神。没有那些调侃与歌舞,剩余的便只有干巴巴的励志。自嘲也使得影片脱离了现实主义的调子,不会变成义正言辞的空洞鼓噪,要不然,这个纯理想主义的空谈还真难于自圆其说。人人都知道兰乔说得极对,却也都知道他那一套在现实生活中将处处碰壁。
理想面对现实为什么总是撞得粉碎?这可不是简单归类为缺乏激情或充满恐惧便能解释一切的,更多的时候,再高歌“一切都好”也只不过是阿Q精神的自我麻痹。长辈的期许、同侪的压力、生存的必须、机会的稀缺,天赋的不可求、一次又一次向理想主义证明特立独行者们的悲惨命运;而死记硬背的模范学生“消音器”才是大众意义上的成功典范。这个“典范”也许毫无人格魅力,缺乏创新精神,充其量只能当个打工皇帝;但在一个贫富分化严峻,大部分人尚在为温饱奋斗的第三世界国家里,不先孕育出适合理想成长的土壤就空谈理想的实现是多么幼稚啊,那根本就是一条不成功即成仁的血路!
要超越生存阻碍,披荆斩棘义无反顾地追求理想当然可歌可泣,但这其中必须跨越的灰色地带可比电影一笔带过十年的笑谈残酷得多,不一定白骨涔涔,可至少也血泪斑斑。已经浪漫化了的好莱坞影片《当幸福来敲门》都还得展示主人公带着年幼的孩子无家可归,经过睡厕所、吃救济的低谷才能抓住机遇,奔向成功;《三个傻瓜》将一个独行者的奋斗艰辛干脆忽略,重点完全放在理想主义的理论之上,没有调侃、不搞自嘲肯定行不通。
尽管电影终究是一场理想主义的美梦,但它依然触及了很多非常值得深思的社会问题,包括印度的高自杀率、人才流失、学校死记硬背的教育方法及社会分工的单一和就业选择的匮乏。印度所面对的这些社会问题和中国颇有交集,这也是为什么我这个也曾深切体会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升学压力的中国观众会颇感共鸣。
影片将近结尾还有一处令我很是意外:一直对兰乔深恶痛绝的校长“病毒”在暴雨积水中语重心长地劝戒他“你不可能总是对的”。尽管影片不可能真正走向现实主义的方向,但起码,这一点恳切的诚实颇为难得。
3、生活化的完人
《三傻大闹宝莱坞》为了构建Rancho这样一个人物费了颇多的笔墨,无论是超然于世的生活态度,还是不废功夫就可以得来的好成绩,或者是平易近人的行为方式等等,Rancho在影片里成为了一个“完人”式的角色。很难说这样一个人物会有多么的真实,但在影片生活化的表现之下,这样一个完美人物的存在,看起来却也不那么突兀。电影着力打造美好,却也没有忘记揭露黑暗,这样的对比之下,生活的真实立马跃然纸上。老师们的古板和势力,家长们的强制,无论是泼墨还是写意,《三个白痴》用细节描绘的这份生活就如发生在我们身边一般的真实可信。
影片打造了两条线索,一条是寻找一条是回忆,在交织中,观众看得的是三人从过去到现在的两个时间段的生活画面,这样的交叉剪辑,很难让观众感到乏味,从一条线索到另外一条线索的跳跃,转换的是时间,也是电影类型的某种转变。在回忆的线路中,影片就成了典型的青春电影,爱情友情学业工作,配合上了嬉笑怒骂式的幽默,承载了多少人年轻时的青春回忆。而另外一条寻找的线路,又变成了公路片的模式,三个人一路上开着车寻找Rancho,虽然未有公路片传统的成长议题,但一路上印度的风景也着实是美不胜收的,而在这趟旅途中通过真实的Rancho 带出的假Rancho的不为人知的孤苦一面,就给影片的Rancho重新又包裹了一层金色的外衣,正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观众给Rancho的爱无形间又被放大了。
(文/心灵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