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导读:还记得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大家相互比较着自己的小肚脐?在那个时候,我们都认为“内”比“外”好。没有人希望自己的小肚脐向外突出,所以我为自己的小肚脐是向内凹陷的而感到很高兴。 ---www.tspsy.com
书名:《内向者优势:如何在外向的世界中获得成功》
作者:(美)玛蒂·莱利 译者:杨秀君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1
一、内容简介:
本书副题是“如何在外向的世界中获得成功”。你是内向型性格吗?内向是天生的吗?作为一个内向者,你有什么特别的优势,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你克服在工作、恋爱、社会场合中的不适应?作为一个内向者的亲人,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他(她)更好地发挥优势?该书为性格内向的人以及那些深爱他们的性格外向的人,指明如何在了解其个性的基础上创造并享受美好的生活。针对如何养育性格内向的孩子、怎样引导他们参与社交活动和工作,作者提出了应对的策略,并提供了几百条有价值的技巧。
二、心理学看点:
内向 意识 意志 情感 尊严
三、推荐理由:
“书中的内容让人惊喜连连。Laney博士的书将帮助成千上万的性格内向的人理解为什么自己容易被误解,并学会欣赏自己,在一度由性格外向的人起统治作用的世界里活出‘自我的’风采”。
--PaulD.Tieger,《做您自己》(Do WhatYouAre)合著者
中国的文化让中国人在情绪情感的表达方面表现含蓄,所以,在我的经验中,许多中国人就本质而言,颇有内向的特征,但社会的发展和激烈的竞争,又让人知道外向在社会生存和适应中可能更有优势,所以在一些行为方面,尤其是人际交往方面,个体会知道尽量要表现得外向些。许多人也因此跑来咨询如何改变自己内向的性格,尽管这不是件容易的事。相信这本书会给中国的读者一些有益的启示。
--叶斌,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心理咨询师对你说》作者
这本书虽然是美国人写的,读后你会觉得也是在讲今天的中国。向市场经济转型后,习惯上羞涩腼腆的同胞一代之内就变得外向起来。社会舆论也在高呼要血性、张扬、个性化!内向在人们眼里完全成了弱点。 物极必反。作为一种性格,内向永远有它存在的意义。相信读过本书后,天性内向者可以在越来越外向的中国社会找到自己的位置。
--郑军,《心灵简札》作者
内向的人,你们有福了,因为这本书会带领你重新认识自己的“内向”宝藏,帮助你快乐积极地培育和发挥这份宝贵的天性。 外向的人,你们也有福了,因为这本书会带领你了解与自己不同类型的人,改善你与他们的关系,无论他是你的子女、员工、同事抑或伴侣;它还会帮助你“打开一扇门,提供一种全新的方式来思考内倾并发展自我反思的能力”。
--林紫,上海林紫心理咨询中心主任,上海心理咨询行业协会副会长
内向者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如何优化工作、社交、生活等一生的功课?如何成为你自己?本书作者结合自己的经历为内向者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引导生命大胆地盛开,绽放自然的精彩;本书也是一面温柔的镜子,帮助不同性格的人学习直面自己,幸运的话,你也许能从本书中发现自己独一无二的心灵宝藏。
--张亚,《催眠心经》作者
四、精彩书摘:
没有那些具有创造性的少数人的引导,民主不可能存在。
--Harlan F. Stone
还记得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大家相互比较着自己的小肚脐?在那个时候,我们都认为“内”比“外”好。没有人希望自己的小肚脐向外突出,所以我为自己的小肚脐是向内凹陷的而感到很高兴。
后来,当“内向”在我的头脑中意味着“性格内向”,而“外向”意味着“性格外向”,情况就相反了。性格外向是“好的”。性格内向是“不好的”。因为我无论如何努力地尝试,我也未能具有那些外向的品质,所以我认为自己是什么地方有点问题。我不理解自己的许多事情。为什么在其他人感觉很兴奋的环境中,我却会感到压力太大?为什么我参加外界的活动回来后感到自己要被闷死了似的?为什么我感到自己像一条离水之鱼?
为什么性格外向为社会所推崇?
我们的文化重视并推崇外向的特性。美国是建立在个人主义之上的民族,它看重公民要善于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我们重视行动、速度、竞争和魄力。
所以,不奇怪人们都很排斥内向的个性。我们生活在一种对反思和独处持否定态度的文化之中。“走出去”和“做”是人们的理想。在《追寻幸福》(The Pursuit of Happiness)一书中,社会心理学家David Myers博士指出,快乐需要拥有三种特质:自尊、乐观和外向的性格。Myers博士的结论是建立在那些“证明”性格外向的人“更快乐”的研究之上的。这些研究是要求参与者指出自己是同意还是不同意一些陈述,如“我喜欢与其他人呆在一起”和“我喜欢有人和我在一起”。性格内向的人不是以同样的方式描述自己的快乐,所以他们被认为是不快乐的人。对他们来说,像“我了解自己”或“我非常喜欢自由的生活”或“我有追寻自己的道路的自由”这样的句子才是让自己感觉满意的标准。但是他们没有被问及对这样的陈述的反应。
当外向被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是健康发展的很自然的结果时,内向的个性就成了“让人敬而远之的另类”了。在某种程度上,性格内向的人未能实现应有的社会生活。他们命中注定要承受孤独和不快乐。
Otto Kroeger和Janet Thuesen是使用Myers-Briggs类型量表(后面将更多地提及)的心理咨询家。在《类型论》(Type Talk)一书中,他们讨论了性格内向所处的困境:“性格内向与外向的人在数量大约是一比三。结果,他们必须在生活中发展额外的应对技能,因为他们会承受很大的“改变自己、迎合社会”的压力,要像这世界中其他的人那样地行动。性格内向的人每日几乎是从清醒的那一刻开始,就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需要对外部世界作出反应并顺从外界的要求。
我认为生活应该更公平一些。性格外向的人得到了大多数的好的赞誉。现在,应该让性格内向的人认识到自己是多么的独特。现在是我们的文化对内向性格加以认可的时机了。我们应该停止尝试适应外向的文化并停止“改变自己”。我们需要欣赏自己固有的个性。本书的目标就是帮助大家实现这一梦想。在本书中,您将学到三件基本的事情:
(1)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您会为之而大吃一惊);
(2)如何理解并欣赏您内向性格的优势;
(3)如何运用书中那大量有用的提示和工具来培育您很有价值的天性。
我没有什么问题,
我只是性格内向而已
最终发现独处并不孤单寂寞,这是多么意外的惊喜啊。
--Ellen Burstyn
在我三十多岁的时候,我的职业从儿童图书管理员转变到心理治疗家(您可能注意到了,这两种职业都是内倾的,但需要社交技能。)尽管我很喜欢作为一名图书管理员的很多好处,但是我更希望从事一个在更个人化的水平上与人交流的职业。促进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帮助他们生活得更为满意,这似乎是一个令我感到满足的生活目标。在研究生阶段,我第二次了解到内倾的现象是一种显著的个性或风格。作为我的课程作业的一部分,我做了一些人格测验,而且,在其中的几个测验中,结果表明我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我非常惊讶。当我的教授与我讨论这一结果时,他解释说内向和外向处于能量连续体的相反的两端。我们落入那连续体的什么位置就决定了我们获得自己生活精力的方式。处于连续体的偏内向那一端的人倾向于向内以获得精力。而处于连续体的偏外向那一端的人倾向于向外以获得精力。我们在生活重心上的基本的差异,在我们日常做的每一件事情上都会有所表现。教授强调了每一种个性都有其积极的方面,并明确地指出每一种个性都很好--只是彼此有一些不同而已。
不同的能量需要这一观念让我一见如故。我开始理解自己需要独处以恢复自己的精力。我不再对想与孩子们分开休息一会儿感到很有罪恶感。我渐渐明白,自己没有什么问题;我只是性格内向而已。
当我开始了解内向性格的优势和缺陷后,我就很少感到羞愧了。当我知道性格外向和内向的人的比率--是三比一--我认识到自己生活于一个为那些“性格外向的人”所建造的世界之中。难怪我感到自己像是一条离水之鱼。我生活在外向的海洋之中!
我也开始理解到为什么我很讨厌在咨询中心时,要求每个星期三傍晚都要参加的那规模很大的会议,当时我是一名见习医生。我理解了为什么自己很少在群体中讲话,以及为什么当我处于一间人稍微多一点的房间时我的大脑经常就会出现“汽塞现象”。
作为一个性格内向的人生活在一个为性格外向的人准备的世界中,其生活中的所有方面都会受到影响。心理分析家Carl Jung发展了内向和外向的理论,并认为我们会受到相反一方的吸引,以帮助加强和实现我们每个人所缺少的成分。他认为内向和外向就像是两种化学物质:当它们结合在一起时,每一方都会因为对方而发生变化。他也将这看作是我们欣赏彼此互补的特性的一种自然发展的方式。这一观念并不一定适合于每个人,但它在我自己三十八的婚姻生活中的确证明是正确的。
起初,我的丈夫Mike并不了解我内向的个性,而我也不理解他外向的个性。我记得新婚后,我们俩一起去拉斯维加斯(Las Vegas,美国城市,以赌博闻名,俗称“大西洋赌城”)。我在游乐场里摇摇晃晃地走着,大脑一片麻木。四处都是彩灯闪烁的舞蹈,耀眼的光线刺痛了我的眼睛。胜利者的钱币翻滚进金属的捕捉手发出的叮当声敲打着我的神经。我不停地问Mike:“到电梯还有多远?”(他们在拉斯维加斯做那样狡猾的事情,让您像通过迷宫一样地经过各种闪闪发光的机器,穿过弥漫在整个空间的香烟烟雾,才能到达电梯进入自己的房间那安静的避难处。)
我的丈夫,那个性格外向的人,却是准备着摇滚。他的面颊潮红,眼睛发光--所有的这些噪声和活动使他处于兴奋的状态。他不理解为什么我要直奔房间。我脸色苍白,感觉自己就像是一条我以前在鱼市看见过躺在碎冰上的红鳟鱼一样。至少,那条红鳟鱼是躺着的。
后来,当我从睡梦中醒来,我的周围已经摆满了Mike赢来的二百个银币。很显然,性格外向的人很有魅力。而且,他们对我们内向的类型来说是很好的平衡。他们帮助我们走出去四处活动。而我们帮助他们减慢匆匆的步履。
我为什么写这本书
融入多姿多彩的生活之中吧,让天性为您引路。
--William Wordsworth
有一天下午,一位性格内向的来访者,Julia,和我在一起讨论她怎样来管理一个即将来临的训练营。“我想起来就害怕,”她告诉我说。我们发展了几个策略来帮助她克服困难,当她起身要走时,她低头专注地望着我。“我仍然讨厌夸夸其谈,您知道,”她说。好像她认为我期望她成为一个社交能手一样。“我知道,”我说,“我自己也仍然很讨厌社交活动。”我们以彼此了解的方式一起叹着气。
当我关上办公室的门时,我想到自己在内向性格上所进行的斗争。我的脑海中浮现出这些年来我所咨询过的所有性格内向的来访者的样子。我在想,一个人一旦形成了某种程度上的内向或外向的性格,那么他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就都会受其左右了。我不停地听到来访者抱怨自己所具有的自己并不喜欢的特性。我也在想,噢,我希望他们能认识到自己其实并没有什么问题。他们只是性格内向而已。
我记得我第一次冒险地对一位来访者说:“我认为您是一位性格内向的人。”她惊讶地瞪圆了自己的眼睛。“您为什么会这么想?”她问道。然后,我向她解释内向的性格是我们天生就具有的一些特质的组合。它既不是不喜欢与人共处,也不是害羞。她看起来十分宽慰。“您是说我这样是有一些原因的?”她说。让人惊讶的事情是,有那么多的人性格内向但自己却不知道。
当我与其他治疗家讨论我关于性格内向的观点时,我很惊讶地发现,许多人并没有真正地理解内向的理论渊源。他们是从病理学的角度而不是个性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的。当我为学科心理分析学位提交了我的博士论文后,我为自己得到的难以置信的反响而感动得流出了眼泪,而且我为来自许多同事的评论而激动不已。“我现在是根据性格内向/外向连续体的观点来看待我的每一位来访者了,”一位同事说,“而且这真的有助于我对他们的理解,并不再用病理学的观点来看待那些性格很内向的人。我意识到我是在从外向性格的角度看待他们。”
我知道,当作为一个性格内向的人的羞耻感消失后,这对人会有多么大的影响。停止尝试去扮演不是自己的角色,那是多么大的一种解脱啊。一旦我建立了这样的联系,我就认识到自己得写一本书来帮助人们来认识性格内向这一问题。
五、图书目录:
序
前言
第一部分:离水之鱼
第一章
什么是性格内向?您也是性格内向的人吗?
第二章
为什么性格内向的人容易被误解?
第三章
脱颖而出的脑图:我们天生就是性格内向的人吗?
第二部分:航行于外向的水域
第四章
婚姻关系:和着音乐,翩翩起舞
第五章
为人父母:他们已经做好准备了吗?
第六章
社交活动:您是聚会上的“傻子”,还是聚会上的“疯子”?
第七章
工作:朝9晚5的危险
第三部分:创造“正好合适”的生活
第八章
三个P:个人的节奏(Personal Pacing)、个人优先考虑的事情(Personal Priorities)和个人的边界(Personal Parameters)
第九章
发展您的天性
第十章
外倾:将您的光芒洒向四方
选择的参考书目和推荐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