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案例分析】儿童攻击行为的矫正方法

发表于 2014-05-21 11:16
  
  心理导读:心理学研究已经证实,观察电视上的攻击性榜样能增加幼儿的攻击行为,过多的电视暴力影响到儿童的态度,他们将暴力行为看作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于是幼儿便会模仿电视中的暴力行为而在现实生活中加以运用,孩子的分辨能力低,也使他们把暴力行为当成勇敢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去模仿,就引发了幼儿的攻击行为。     ---www.tspsy.com
  
 
【案例分析】儿童攻击行为的矫正方法

【案例分析】儿童攻击行为的矫正方法

 
  网友@百家争鸣来信说,我家儿子今年2岁了,每次带他出去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他老是动手打人,有时我觉得也不是打人,总是想和小朋友打招呼,有时不经意间就伸手抱着人家,吓得人家哇哇大哭,搞得我老给人家赔不是。但是我儿子别的方面发展的很好,饭都是自己吃的,现在自行车、滑板车什么的都会骑了,就是不怎么爱讲话。我想咨询一下,我儿子是不是有攻击性行为,这是不是一种病态?如何矫正?
  
  一、什么是儿童攻击性行为?
  
  儿童攻击性行为是幼儿身上常见的一种比较典型的侵犯行为,是外部可见的有意损害他人的行为,具体到幼儿攻击行为来说是指:任何踢、打、咬、用力推搡以及用物体或工具等有意损害他人的身体动作或骂、侮辱、贬低等有意伤害他人的言语行为。心理学研究发现,儿童的攻击行为一般在3~6岁出现第一个高峰,10~11岁出现第二个高峰。总体来说,男孩以暴力攻击居多,女孩以语言攻击居多。
  
  二、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诱因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摇篮,每个家庭通过各自的价值标准塑造着孩子的行为,家庭常被认为是儿童社会化过程中最有影响的动因,所以作为幼儿社会化重要内容的攻击性行为也是与家庭的作用密切相关的。
  
  有些家长惯于用暴力惩罚的方式来教育孩子,结果孩子也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其他儿童,表现出攻击行为。如有的家长只要孩子做错事,就不分青红皂白地打他一顿。孩子挨打以后,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这种情绪一旦“转稼”到别的人身上,就易找别人出气,逐渐形成攻击行为。又如有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说:“如果有人欺侮你,你要狠狠地揍他。”在大人的纵容下,孩子容易发生攻击行为。
  
  随着电视的普及,看电视已成为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现在电视节目的质量令人担忧,暴力镜头屡见不鲜 。研究已经证实,观察电视上的攻击性榜样能增加幼儿的攻击行为,过多的电视暴力影响到儿童的态度,他们将暴力行为看作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于是幼儿便会模仿电视中的暴力行为而在现实生活中加以运用,孩子的分辨能力低,也使他们把暴力行为当成勇敢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去模仿,就引发了幼儿的攻击行为。
  
  三、心理学实验
  
  心理学史上有一个非常著名、非常有影响的实验,它阐述了儿童是怎样习得攻击行为的。这项研究是阿尔卡特·班杜拉和他的助手多萝西娅·罗斯以及希拉·罗斯于 1961 年在斯坦福大学完成的。班杜拉被称为“社会学习理论”心理学派的奠基人之一。社会学习理论家认为:学习是人格发展的主要因素,并且这种学习发生在与他人的相互作用之中,比如,在你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老师等重要人物强化某一行为而忽视或者惩罚其他行为。班杜拉认为除直接的鼓励和惩罚之外,行为的塑造还有一种重要的方式,既可以通过简单的地观察、模仿其他人的行为而形成。
  
  (一)理论假设
  
  研究者计划让儿童分别观察两名成人,一名表现出攻击行为,另一名不表现出攻击行为,随后在没有榜样出现的新情境中对儿童进行测试,以了解儿童在多大程度上模仿他们观察到的成人攻击行为。依照这种实验操作,班杜拉和他的助手们作出了四种预测:
  
  1、观察到攻击行为的被试不论榜样是否在场,都会模仿成人作出类似的攻击行为。而且这种行为明显不同于观察到非攻击行为或根本没有榜样的被试。
  
  2、对于观察到非攻击行为的儿童,他们的攻击性不仅比观察到攻击行为的儿童更低,而且也明显低于无榜样的控制组儿童。换句话说,非攻击性榜样能起到抑制攻击行为的作用。
  
  3、因为儿童倾向于认同父母或与自己同性别的其他成人,被试“模仿同性榜样的行为远远超过异性榜样的行为”。
  
  4、“由于在社会上,攻击行为主要是一种极典型的男性行为,所以男孩比女孩更倾向于模仿攻击行为,尤其是在给被试呈现男性榜样时差异更明显”
  
  (二)挑选被试
  
  研究者得到了斯坦福大学附属幼儿园的管理人员和教师的支持和帮助,从而获得研究中所需要的被试。参加这项研究的被试由 36 名男孩和 36 名女孩组成,他们的年龄在 3 ~ 6 之间,平均年龄为 4 岁零 4 个月。
  
  (三)实验条件
  
  24 名儿童被安排在控制组,他们将不接触任何榜样;其余的 48 名被试先被分成两组:一组接触攻击性榜样,另一组接受非攻击性榜样,另一半接触异性榜样。这样最终得到 8 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你可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某些儿童原先就比其他人更有攻击性怎么办?班杜拉通过事先获得每个被试的攻击性评定等级来克服这种潜在的问题。一名实验者和一名教师对这些儿童的身体攻击、语言攻击和对物体的攻击行为进行评定。这些评定结果使实验者可以依据平均攻击水平对个组被试进行匹配。
  
  (四)实验程序
  
  每个儿童分别接触不同的实验程序。首先,实验者把一名儿童带入一间活动室。在路上,实验者假装意外地遇到成人榜样,并邀请他过来“参加一个游戏”。儿童坐在房间的一角,面前的桌子上有很多有趣的东西。有土豆印章,和一些贴纸,这些贴纸颜色非常鲜艳,还印有动物和花卉,儿童可以把它们贴在一块贴板上。随后,成人榜样被带到房间另一角落的一张桌子前,桌子上有一套儿童拼图玩具,一根木槌和一个 1.5 米高的充气波比娃娃。实验者解释说这些玩具是给成人榜样玩的,然后便离开房间。
  
  无论在攻击情境还是在非攻击情境中,榜样一开始都先装配拼图玩具。 1 分钟后,攻击性榜样便开始用暴力击打波比娃娃。对于在攻击条件下的所有被试,榜样攻击行为的顺序是完全一致的:
  
  “榜样把波比娃娃放在地上,然后坐在它身上,并且反复击打它的鼻子。随后榜样把波比娃娃竖起来,捡起木槌击打它的头部,然后猛地把它抛向空中,并在房间里踢来踢去。这一攻击行为按以上顺序重复 3 次,中间伴有攻击性语言,比如‘打他的鼻子…',打倒他…,把他扔起来…,踢他…‘和两句没有攻击性的话:‘他还没受够',‘他真是个顽强的家伙'。
  
  这样的情况持续将近 10 分钟,然后实验者回到房间里,向榜样告别后,把孩子带到另一间活动室。
  
  在无攻击行为的情境中,榜样只是认真的玩 10 分钟拼图玩具,完全不理波比娃娃。班杜拉和他的同事们努力确保除要研究的因素――攻击性榜样对非攻击性榜样以及以及榜样性别――以外的所有实验因素对每一名被试都是一样的。
  
  (五)愤怒或挫折感的激发
  
  10 分钟的游戏以后,在各种情境中的所有被试都被带到另一个房间,那里有非常吸引人的玩具,如救火车模型﹑喷气式飞机﹑包括多套衣服和玩具车在内的一套娃娃,等等。研究者相信,为了测试被试的攻击性反应,使儿童变得愤怒或有挫折感会令这些行为更可能发生。为了实现这种目的,他们先让被试玩这些有吸引力的玩具,不久以后告诉他这些玩具是为其他儿童准备的。并告诉被试,他可以到另一间房间里去玩别的玩具。
  
  (六)检测对攻击行为的模仿
  
  在最后的实验房间内,有各种攻击性和非攻击性的玩具。攻击性玩具包括波比娃娃(当然会有)﹑一个木槌﹑两支掷镖枪和一个上面有人脸的绳球。非攻击性玩具包括一套茶具﹑各种蜡笔和纸﹑一个球﹑两个娃娃﹑小汽车和小卡车,以及塑料动物。允许每个被试在这个房间里玩 20 分钟,在这期间,评定者在单向玻璃后依据多条指标对每个被试行为的攻击性进行评定。
  
  (七)攻击行为的评定指标
  
  总共评定了被试行为中的八种不同反应。为清楚起见,在此我们只概述四种最鲜明的反应。首先,研究者记录所有对榜样的攻击行为的模仿,包括坐在波比娃娃身上,击打它的鼻子,用木槌击打它,用脚踢它,把它抛向空中。第二,评定被试对攻击性语言的模仿,记录他重复“打他,打倒他”等的次数。第三,记录被试用木槌进行的其他攻击行为(也就是用木槌击打娃娃以外的其他东西)。第四,用列表的方式列出成人榜样未做出而被试自发做出的身体或语言的攻击行为。
  
  (八)实验结果
  
  若被试看到榜样的攻击行为,他们也就倾向于模仿这种行为,男性被试每人平均有 38.2 次,女性被试平均有 12.7 次模仿了榜样的身体攻击行为。此外,男性被试平均 17 次﹑女性被试平均 15.7 次模仿了榜样的言语攻击行为。这些特定的身体和言语攻击行为,在无攻击行为榜样组和控制控制组几乎没有发现。
  
  班杜拉和他的助手曾预测,无攻击行为的榜样能对儿童的攻击行为起到抑制作用。为了支持这种假设,结果应该显示被试在无攻击条件下攻击行为的平均数明显低于没有榜样的控制组。在表 3 中,如果你对比一下非攻击性榜样组的数字和控制组的数字,你会发现结果是混杂的。比如,在用木槌攻击行为中,观察无攻击行为的男性榜样的男孩和女孩榜样的男孩表现出的攻击明显低于控制组;而观察无攻击行为女性榜样的男孩表现出的攻击行为却远远高于控制组。这种矛盾性结果不能说明无攻击榜样能对攻击行为产生抑制作用。
  
  实验假设中提到的性别差异却受到实验结果的明显支持。很显然,男孩受有攻击性行为的男性榜样的影响明显超过同样条件下的女性榜样。观察男性榜样的攻击行为后,男孩平均每人共表现出 104 次攻击行为,而观察女性榜样后,平均只有 48.4 次。另一方面,女孩的行为虽然不太一致,但观察女性榜样的攻击行为后,平均出现 57.7 次攻击行为,而观察男性榜样后,只有 36.3 次表现出这种行为。作者指出,在同性别模仿下,女孩更多地模仿语言攻击,而男孩更多地模仿身体攻击。最后,几乎在所有条件下,男孩比女孩都更明显地表现出身体攻击的倾向。
  
  (九)实验意义
  
  班杜拉和他的助手们宣称,他们已经证明特定行为――在这里指暴力行为――是怎样通过观察和模仿而习得,即使其中不给榜样或观察者以任何强化物。他们的结论是:成人的行为向儿童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即这种形式的暴力行为是允许的,这样便削弱了儿童对攻击行为的抑制。他们指出,当儿童以后遇到挫折时,他们可能更容易表现出攻击行为。
  
  研究者同时探讨了为什么攻击性的男性榜样对男孩的影响明显大于女性榜样对女孩的影响。他们解释说,在美国的文化中,也是在世界大部分国家的文化中,攻击行为被看成是典型的男性行为,而不是女性行为。换句话说,它是一种男性化的行为。所以,攻击性的男性榜样行带有更大的社会认可度;因此,可能对观察者的影响更大。
  
  四、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矫正
  
  (一)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一个和谐、稳定的家庭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这种家庭的创设关键在于父母,首先,父母之间要互敬互爱,不要为一点小事而发生激烈的冲突,尤其是面对孩子时,即使有矛盾,也不要互相攻击、指责。其次,父母要采取合理的教养方式,对孩子既不能实行高压控制,也不能过度纵容溺爱,父母一定要先爱和尊重孩子,然后再去严格要求他们,尤其当孩子受到别的孩子欺负时,家长不要向孩子灌输“以牙还牙”的报复思想,比如有的家长会对受了欺负的孩子说:“他打你,你也打他“,这种教育方式使孩子以为报复性的攻击别人是合理的,这对孩子来说有百害而无一益。
  
  (二)指导幼儿正确看电视
  
  许多研究和实践已证明,电视中的暴力行为可以引发幼儿的攻击行为,所以家长一定要指导幼儿正确的看电视。首先,家长要为孩子选择节目内容,要让孩子多看一些知识性、趣味性的节目,对于孩子爱看的卡通片,家长也应注意其质量,因为目前一些进口卡通片充斥着暴力、黄色等内容。第二、家长要抽出时间陪着孩子看电视,与孩子一起讨论电视节目中暴露的问题,引导他们分清是非、美丑、善恶,使他们知道应该学习哪些行为,哪些行为不该模仿,家长千万不要把孩子仍在电视机前就不管不问,孩子分辩是非能力较差,他们会把电视上的暴力行为当作勇敢的行为而加以模仿。第三、家长还要为孩子提供一些儿童书籍、乐器及其它儿童娱乐用品,减少孩子看电视的时间,也就能避免电视中的暴力行为,并且儿童书籍可以净化儿童的心灵,起到电视不可比拟的作用。家长在为孩子选择玩具时也应少买带有攻击性的的玩具,如枪、刀,孩子常利用这样的玩具模仿攻击行为。
  
  (三)对孩子的攻击行为要恰当的进行惩罚
  
  当孩子出现攻击行为时,如果成人不制止和批评,就会强化孩子的攻击行为,所以有必要对孩子的攻击行为实施惩罚。这种惩罚必须是在说理的基础上进行,要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惩罚他,惩罚不能使用暴力手段,如打、骂,家长可以采用“冷处理”的惩罚方式,即在一段时间里,不去理睬幼儿,故意冷落他,让孩子认识到如果做错了事,所有的人都不会喜欢他,也就是给幼儿一个自我反省的机会,惩罚还可以采取另外一些方式,如不让孩子玩喜欢的玩具,不带孩子去他喜欢的地方玩,这种惩罚对孩子较有效,但惩罚不能使用得过于频繁,每次持续的时间要适可而止,当孩子有悔意时,成人要及时撤去对孩子的惩罚。
  
  (四)鼓励培养孩子的亲社会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当孩子做出合作、分享等亲社会行为时,成人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培养孩子的利他行为,可以使孩子在面对一个有可能引起攻击行为的环境中,如:缺少玩具、游戏场地狭小时而自觉做出一些利他行为,从而避免攻击行为的发生。许多研究的实践已证明,培养孩子的亲社会行为,可以有效减少幼儿攻击行为的发生。
  
  (五)培养孩子的移情能力
  
  移情是对他人状态的一种替代性的情感体验和反应,是一种重复的社会性情感能力。幼儿相对于青年和成人来说,当被攻击者有痛苦表现时,很难停止他们的攻击行为,这是因为幼儿还缺乏移情能力。幼儿在攻击别的幼儿时,他不能体会到他人所遭受的痛苦,也不会产生羞愧和内疚感。所以,成人可以通过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来减少攻击行为,当幼儿出现攻击行为时,要让幼儿认识到他所造成的严重危害,并启发孩子:如果你被别人打了,你疼不疼?幼儿了解了他所造成的后果后,会产生内疚感,这种内疚感会使幼儿在以后的场合中,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六)为幼儿提供解决冲突的榜样
  
  当幼儿面临冲突时,因缺乏解决冲突的恰当策略而很难自己缓解,成人可以训练幼儿利用亲社会行为如分享、合作让幼儿自己解决冲突,也可由成人的劝解来消除幼儿之间的冲突。当幼儿在冲突情境中自觉地利用亲社会行为解决了冲突时,教师和父母一定要及时的加以表扬,强化这一行为,一方面,能使幼儿继续采用这种方式解决冲突,减少攻击行为,另一方面,又为其他幼儿树立了解决冲突的榜样,当其他幼儿在面临类似情境时,能按老师认可的榜样行为来解决冲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训练法可以有效地减少幼儿的攻击行为。
  
  (七)提高幼儿的社交技能和自我控制力
  
  具有攻击性的幼儿在同伴间的社交地位较低,不易为同伴所接纳,攻击性的幼儿在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如参与同伴的游戏,因所采用的策略不恰当而遭受同伴的拒绝,同伴的拒绝会引发攻击性幼儿的攻击行为来达到他的目的,所以家长和教师要教给幼儿一些社交方法并鼓励幼儿与同伴交往,通过提高幼儿的社交技能来减少攻击行为。如当玩具数量不多时,可以让幼儿采取“你先玩,我后玩”的方式,从而博得同伴的好感;当幼儿有好玩的玩具时,让幼儿与别人一道分享;当同伴有困难时教育幼儿要积极主动的去帮助同伴,以获得同伴的信任;当幼儿想参加同伴的游戏时,幼儿要学会采用礼貌的请求用语“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攻击性幼儿社交技能提高后,能融入于同伴群体之中,同伴广泛的接纳能减少幼儿的攻击性。
  
  许多攻击行为的发生是由于幼儿在伤害情境中自我控制能力较低,一受委屈便去攻击别人,所以家长有必要在日常生活中训练幼儿的自我控制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当幼儿受到委屈和挫折时家长不要过度同情他们,可以采用漠视的态度,让孩子自己去消除委屈,增进他们的抗挫能力。
  
  (文/周雷   参考资料:百度与互动百科 )




相关文章推荐

版权声明:标注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部分资源来自互联网,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与讨论,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10-2017 TSPSY All Rights Reserved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微信号 15232608868